今天(10月13日)是第31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风险治理能力”。强调加强灾害风险管理,建立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灾害风险治理机制,特别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减轻灾害风险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提高全社会灾害风险治理能力。
☆2分钟动画带你了解实用防灾减灾知识
![]()

我国中小学学生在校人数约2亿,而青少年与儿童在自然灾害与事故面前却是弱势群体。所以提高校舍的抗震性能和抵御灾害破坏的能力,将有效地保障学生的安全!接下来随小编一起了解下关于校舍抗震的有关知识吧~
![]()

中小学校舍属于公共建筑,一般具有房屋开间大,人员密度高的特点,若校舍的结构抗震性能不足,一旦遭遇大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不可估量。2008年汶川8.0级特大地震中,四川省学生死亡人数达5335人,受伤人数达1.6万人,倒坍的校舍达到6898间;2010年玉树7.1级地震中,80%的小学和50%的中学校舍严重受损,共207名学生在地震中遇难。这些都暴露出学校建筑存在着十分严重的抗震能力薄弱的问题。
![]()

![]()

为了提高抗震性能而对已有建筑进行房屋加固工作,是有效提高建筑抗震能力、比较经济的工程手段,这在我国早已不是先例。历史上,我国曾先后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建筑抗震鉴定加固的工程,其中第三次加固就是专门针对提高学校校舍安全进行的。
第一次是在唐山地震后至GBJ11—8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89规范”)实施前。该时期我国建立了抗震鉴定与加固的基本管理体制,制订了着眼于安全的技术标准TJ23—77《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从加固技术手段上看,经过近十年的研究,研发了夹板墙、钢构套、增设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或翼墙)、钢支撑等多种抗震加固新技术。
第二次就是1998—2000年实施的“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区”项目。一些更先进的抗震加固技术也逐渐成熟,如消能减震加固技术,并开始应用于大型的、重要的公共建筑抗震加固中,并且抗震鉴定、抗震加固与建筑功能改造日益密切结合在一起。
第三次,便是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为了提高全国中小学校建筑的抗震性能和抵御灾害破坏的能力,保障学生的安全,2009年4月,国务院正式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央财政投入大量资金,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7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各级城乡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共约3亿平方米校舍进行了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
配合“校安工程”的实施,2010年国家对《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进行了修订,将中小学校舍由原来的标准设防类提高到重点设防类(由丙类提高到乙类)。随着“校安工程”的实施,抗震加固技术日新月异,传统加固技术不断改进,基础隔震、消能减震技术得到了更广泛地应用,并且技术及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
隔震技术在校舍加固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隔震垫(戳这里详细了解)从经济角度上考虑十分适合进行校舍加固使用。因为在实施基础隔震加固时,一般仅对建筑结构基础部分施工,不影响上部结构的功能和正常使用,是一种经济适用的抗震加固技术,特别适用于高烈度区需加固的中小学校舍。
例如,建造于1985年的北京西藏中学男生宿舍楼是一栋6层的砌体结构建筑,在进行抗震加固时增加了十余个隔震垫。
![]()

☆ 西藏中学男生宿舍楼隔震垫分布图
为已有建筑增加基础隔震垫看似就是在关键节点掏个洞,把隔震垫塞进去,但是施工难度很大,尤其是如何托住挖了洞的墙体,再把隔震垫塞进去。
![]()

☆隔震加固施工步骤图
除了常见的砌体房屋,有很多钢筋混凝土的校舍在抗震加固方面采取消能减震技术提高校舍抗震能力,避免了直接对框架结构进行加固所带来的成本高、影响大的问题,有效减少了对校舍室内环境的破坏,并尽量减少对学生上课的影响。
以北京十一学校初中部教学楼抗震加固为例,该教学楼建成于2000年,为5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了增设金属剪切型阻尼器的加固方案,在原框架边柱外侧增设短墙,用于阻尼器安置,全楼共设置70个阻尼器。
![]()

☆ 消能减震加固前(左)后(右)示意图
![]()

☆ 施工中(左),施工后(右)
丰台实验学校综合楼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使用了外贴消能子结构方式加固,共设置了34个黏滞流体阻尼器。
![]()

☆ 丰台实验学校
平谷区第一职业学校综合实验楼1号楼建于1996年,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外贴附加消能子结构方式进行加固,分别在1~3层共布置66根屈曲约束支撑。
![]()

☆ 安装消能子结构的平谷区第一职业学校
“校安工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校舍的地震灾害风险,但这仍然不够。在我国2010版抗震设计规范实施以前,除中小学校舍之外,还有大量的幼儿园、大中专院校的校舍建筑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鉴定和加固处理,仍可能存在抗震能力薄弱问题。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适度提高学校类建筑抗震设防要求,并继续开展既有学校类建筑抗震加固。结合全国地震灾害风险调查与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的实施,重点开展全国既有学校类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工作,研究进一步提高新建学校类建筑抗震设防要求的经济、技术可行性,彻底解决我国校舍抗震防灾的短板。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山东省教育厅政务新媒体“山东教育发布”(微信号:sdjyfb)
往期精彩回顾
![]()

原标题:《今天是国际减灾日!如何提高学校灾害风险防治能力?这些校舍抗震知识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