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掏腰包筹措成立“雪豹救援队”、周末节假日几乎全部奉献给公益救援……昌乐县的李亮是国网昌乐县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信通运检班的员工,也是一名退伍军人,还是具有国家应急救援员(四级)、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员等资格的专业救援人员。他和他的救援队累计完成应急救援、安全保障等任务300余次,直接救助100多人。日前,李亮入选第八届潍坊市道德模范。
李亮在给队员培训救援技能。
李亮是三个”战场“上的“明星”
李亮是一位长得很精神的小伙子,今年33岁,大高个,双目炯炯有神。他是国网昌乐县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信通运检班的员工,平时负责通信设备的检修。工作中,他很认真,也很能吃苦耐劳,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
工作中的李亮。
工作之余,李亮也不闲着,周末、节假日,他带领队员到各处参加训练,练就过硬的救援技能以备随时开展应急救援。
李亮说,2006年,他入伍成为一名边防战士,戍卫边疆、保家卫国是他的第一战场;2011年,他退伍来到国网昌乐县供电公司工作,守护光明、点亮万家灯火成为他的“第二战场”;2015年,他组建了民间公益救援组织——“雪豹救援队”,先后开展300多次救援任务,为社会和老百姓挽救了大量损失,开辟了人生的“第三战场”。无论身在哪个“战场”,他都是一颗耀眼的“明星”。
自学技能自筹资金成立公益救援队
说到自己组建救援队伍,利用工作之余参与救援的事,李亮说,2015年时,他在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组织的一次应急基干分队培训中看到了救援的震撼视频,了解到救援专业队伍对老百姓的意义,当时,他结识了3名从事民间救援的教官,听了教官的授课,他感觉内心有种意识被唤醒了,他想要加入这种救援队伍,为人民服务。但当时当地并没有这种公益组织。于是,他有了自己成立救援队的想法。
李亮在救援中。
成立救援队伍必须要有专业的救援技能,李亮自费去济南、青岛、威海等地学习,并先后考取了国家应急救援员(四级)、中国红十字会救助员等资格证书。
成立救援队伍得有救援设备,当时,他拿出来家里好不容易积攒下的七万多元,另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出资两万多元,他们终于筹资10万元成立了民间公益救援组织——雪豹救援队,当时只有5名救援队员,随着参与救援次数的增多,吸引越来越多队员加入,有医生,有户外爱好者等等,目前,他们的队伍已发展到160名,累计完成应急救援、安全保障等任务300余次,直接救助100多人。
2017年4月3日,在家休假的李亮接到淄博市张店区房东村一名村干部的求助电话:该村一名两岁半的儿童掉入一处深12米的无水废弃深井内,井口很细,当地救援人员无法下井施救。李亮和队友带齐救援装备赶往现场。根据井口特点和遇险儿童的身体情况,李亮现场制作了用于升井的抓钩器。随后,他将对讲机和摄像头放至井底,一方面用于安抚儿童的情绪,一方面便于抓钩器更精准地抓住儿童的身体。经过10多个小时的救援,落井儿童被成功救出。
李亮和队员在救援中。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昌乐县严格落实防疫要求,实行社区封闭式管理。李亮在完成单位防疫任务的同时,召集18名具备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员资质的队员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在应急管理局备案后,李亮和队员自掏腰包购买消杀物资、配齐消杀装备,在多个疫情防护重点区域开展防疫消杀及宣传工作。他们还带动周边城市的多支民间救援队伍和社会组织参与防疫消杀和宣传……
舍小家顾大家,终于赢得女儿理解
像这样的救援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为了救援,李亮经常舍小家顾大家。
公益救援几乎成为李亮业余生活的全部,妻子刘静和他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对他的公益救援事业非常支持,平时多是妻子一边工作一边照顾两个孩子,女儿今年9岁,儿子才1岁多,周末、节假日里,别人家的爸爸都是陪孩子外出游玩,到饭馆吃可口的饭菜,可他答应女儿的很多事都没有做到,去游乐场的事也是一拖再拖,这让女儿经常叫他“大骗子”,但后来,女儿也理解了他。
有一次,女儿发烧,他突然接到救援任务,妻子一个人带女儿到医院打点滴时,和女儿从新闻直播上看到了现场的情况。李亮救援结束后赶到医院,女儿说:“爸爸不是骗子,爸爸是个救人的大英雄!”那一刻,他感到一切都值了,在外边的风风雨雨、组织一支公益救援队伍的艰辛瞬间不值一提,因为女儿的一句“我爸爸是个大英雄”,他更感到无怨无悔。
有人曾这样问李亮,这种公益救援搭上时间搭上钱,弄不好还要搭上命,图什么?值得吗?面对这样的问题,李亮回答得很干脆:“值得,因为这就是我们的初心,正如我们的入党誓词'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刘晓梅
本文地址:/fupin/275434.html
请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不要发布广告和违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