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受访者供图)
三月三日,沙坪坝区三峡广场,韩雪和同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记者 崔力 摄
徐辰到幼儿园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受访者供图)
■3月5日,是第56个“学雷锋纪念日”,也是和“公益”相关的日子。今年,我们把目光投向刚成年的“00后”。重庆日报记者通过发放问卷以及随机采访的方式,收集了“00后”对公益的看法和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他们中有人常年活跃在志愿服务第一线,有的只是公益“菜鸟”,但绝大多数“00后”都渴望能与公益同行、一起成长,“00后”已经成为社会公益服务的新力量。
调查》》
“00后”对公益有怎样的认知
“00后”,是人们对于2000年及以后出生的孩子的昵称,第一批“00后”已经成年,大都进入大学校园开启新生活。都说做公益不分早晚,做公益不分大小,做公益不分先后,做公益更不分年龄,那么,“00后”们对此有着怎样的认知呢?
对公益保持一颗平常心
“公益并非是一个伟大的词汇,从事公益的人也并不是什么伟大的人。这只是一种社会责任,本来是不可推卸的,却一昧被人忽视。”
这是调查中一位18岁男孩对公益的理解,很难想象“00后”也能说出这样的“大道理”。
在不少“00后”看来,公益本身就是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帮忙摆放好倒在地上的共享单车,参与一次问卷调查,清除社区里的“牛皮癣”小广告,给困境中的人捐资筹款……
他们并不觉得非要去到某一特定场合做几件好事或是成为一名志愿者才叫做公益。当然,他们会支持和鼓励多参加公益活动,认为自己虽然年龄小,但也能尽微薄力量对社会作出哪怕一点小小的改变。
对公益保持一颗好奇心
“你知道雷锋吗?”
“我当然知道,从小学课本里就认识了这位英雄人物,我就是一个‘小雷锋’。”
19岁的男孩是一名志愿者,调查中,他把自己比作“小雷锋”,丝毫不掩饰身上的那股自豪感。因为在做公益的过程中,很多“00后”都是发自内心感到快乐,也找到了成为“雷锋”的认同感。
不少“00后”表示,最初接触公益或看到别人做公益,会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随着参与公益活动次数的增多,“00后”惊奇地发现,自己一开始做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
帮助别人,自己开心;认识了新的朋友,分享了喜悦;提升自己,实现了人生价值……在做公益的过程中,“00后”感受到助人与自助的最大快乐,他们认为,如果只是把做公益当做完成学分,根本体会不到乐趣,还有人说:“看到受助者的微笑,一切都是值得的。”
对公益保持一颗敬畏心
成为一名志愿者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纵观调查结果,“00后”们给出的答案总结起来就是:爱心、责任、奉献。
他们很清楚,公益行为不是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在他们心里,公益是一件神圣的事情,要有一颗敬畏之心。
“我常常看电影里面的那些超级英雄,只要有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他们一定会第一时间出现。那志愿者不也是这样吗?”一位18岁的女孩如是说,在她周围有不同种类的志愿服务,许许多多的人,因为爱心、责任、奉献而成为志愿者。
不管是否做过公益、是否当过志愿者,这些“00后”都有一份期盼:在自己碰到困难时有人帮忙,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
人物》》
三位“00后”志愿者的公益实践
■“00后”做公益,做成了什么样子?重庆日报记者对三位“00后”志愿者的公益实践进行了采访。
他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985小时 正在筹建一支志愿服务队
这两天,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大一学生李金忙着筹备“3·5雷锋日”的动员会,这个运动会的内容包括用爱心诠释新时代的雷锋精神,以及在全校范围内发起回收废品的活动。
其实,李金还有一点小私心。他希望借此机会,在系里面成立专业社工志愿服务队,他当带头人,到时废品回收所得经费,一半用于购买学习用具捐赠给贫困山区儿童,一半用作组建这支志愿服务队的启动资金。
本文地址:/gonyi/3227.html
请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不要发布广告和违法内容